翻译结果包容
消化的
方式可以是激进的也可以是平缓的做外汇应该知道,2015年1月15日瑞士
中央银行宣布取消欧元对
瑞士法郎汇率
的1.2
下限,瑞士法郎在短时间内飙升,
欧元兑瑞士法郎暴跌近2,000点。
但是,这并不是瑞士央行第一次这样做。
早在2009年,瑞士中央银行就将欧元兑瑞士法郎的汇率下限设定为1.5,并在坚持了不到一年之后宣布放弃。
但是,那个时候欧元兑瑞郎只有非常持平地
跌破1.5,跌破了止损盘,可以进行交易。
可以在2009年这次关闭同一事件而没有任何问题,而在2015年这次导致流动性不足,大量账户爆炸,甚至交易员破产。
该示例说明
市场消化类似事件的方式可能会引起您的注意。
如果您有可能提前预测市场的潜在危险,那么不要愚蠢地等待市场进行消化,因为市场消化
信息的方式可能会与您的钱一起消化。
欧元区大范围
气候
压力测试:400万
企业+2000家银行 一贯对压力测试与绿色金融极为重视与挑剔的欧央行在
经济压力测试的初步结果中确定了一个主要的系统性
风险来源,即评估
气候变化对400万家企业和2000家银行在
30年内的
影响。
“欧央行首次设计的全欧元区经济范围内的气候压力测试,目的是通过分析同行与对手在各种气候情景下的应变能力,从而评估欧元区银行未来气候风险的敞口,”德·金
多斯称,“这是我们寻求气候风险对经济和金融稳定造成何种影响的重要一步,因为直到目前为止,对这些影响的认知、量化和应对都极为不足。
” 考虑到此种欠缺,此次气候压力测试旨在帮助当局和金融机构评估未来30年气候风险对企业和银行的影响。
对于调查结果,德·金多斯随后在欧央行官网的一篇博文中总结说,“最大的污染者和最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实际风险影响的企业,在未来30年里,风险可能将是一般企业的4倍。
” “但结果同时表明,及早采取行动有着明显的好处,”他补充道,“与因中长期气候变化带来的灾害与成本相比,适应绿色政策的短期成本简直微不足道。
尽早采取措施将推动经济加速向零碳转型,也将激发更高效的投资方式与技术研发,从而不仅有助于推动《巴黎协定》目标的实现,同时也会使得欧元区内的经济、企业免受气候变化的长期干扰。
”
比特币演绎疯狂过山车,
马斯克发布
推文后重返
4万美元
大关周三比特币带着投资者坐了回过山车,在
市值蒸发上百亿美元后,几个知名大佬的喊话帮助了比特币绝地反弹。
比特币的极端波动导致主要
加密货币交易所中断,并成为华尔街
热议话题。
这场骚动引得马斯克发推文暗示特斯拉不在抛售者之列,而CathieWood表示她的监视器发现比特币处于“溃败”状态,正是抄底良机。
加密货币平台Tron的创始人JustinSun在推特上说,他以每枚3.7万美元的价格买进了1.52亿美元比特币。
纽约时间早上
9点刚过,比特币就跌到了3万美元附近,后来
跌幅收窄至7%,美东时间下午1点短暂突破了4万美元。
第二大加密货币以太币盘中跌幅超40%,后来收复了一半失地。
焦点讨论:2013年QE
减量的历史经验 那么,从讨论QE减量和到实际开始QE减量会对市场和资产带来什么影响?我们在本文中结合2013年经验来做出梳理。
回顾来看,上一轮QE减量发生在QE3自2012年9月开始8个月之后。
具体过程为,2013年5月22日,伯南克在国会听证会中首次提及可能在未来削减QE3购买规模,进而引发市场动荡,特别是
美债
利率快速上冲,新兴大跌。
2013年12月18日FOMC会议上,美联储正式宣布QE减量
正式开始,一直到2014年10月29日FOMC会议宣布QE3正式结束。
可以看出,从开始提及QE到正式开始减量大概间隔半年时间,而从开始减量到QE正式结束大概用时10个月。
具体来看,我们发现以下一些特征,美联储最近一个月包括国债、MBS及机构债在内的净资产购买规模达1433亿美元 1)冲击
阶段:冲击最大的阶段是削减
恐慌(TaperTantrum)
预期而非正式开始减量,而其根源又主要来自超预期的意外恐慌。
时任美联储主席美联储主席在2013年5月首次暗示可能削减QE购买规模时,由于市场此前预期不足,进而导致形成恐慌。
10年美债利率反应较为剧烈,5月22日到7月初短端一个半月时间,从2%到2.7%大幅上冲70bp。
全球股市在此期间也普遍
回调,尤以部分新兴市场为主,如巴西、恒生国企和沪深300指数的回调幅度都在15%~27%。
不过,当超预期的较为恐慌的阶段过去后,对资产价格的冲击也逐渐过去,待真正QE减量开始时,反而基本没有太大反应,例如10年美债利率反而开始见顶回落。
因此,反观此次,由于前期美债利率已大幅
上行、且市场对QE减量也并没处于完全没有预期的意外状态,同时在结合美联储大概率吸取此前经验加强市场沟通,因此即便未来开始沟通QE,其冲击力度可能也不像当时那么显著。
美联储QE减量和到实际开始QE减量的历史经验 2)跨资产:股>债>大宗;美元先弱后强。
在最恐慌的阶段,由于美债利率的快速上冲,全球主要资产普遍承压,尤以比特币、部分新兴市场(如巴西、港股、A股)跌幅最大,同时黄金、铜等大宗商品也普遍回调。
相比之下,避险资产如日元、日本国债表现较好。
成长股如纳斯达克和创业板也相对领先。
而最恐慌阶段过去后,主要市场普遍反弹修复,成长股大幅走强,黄金延续跌势。
减量正式开始后,主要市场如美股延续上行,成长股依然领先,美元走强,大宗商品普遍回调,债券因利率回落而反弹。